當前位置: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tài)>>【會議預告】第三屆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網(wǎng)絡會議
【會議預告】第三屆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網(wǎng)絡會議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凝聚了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博大智慧。在我國加快推進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產業(yè)化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質量監(jiān)管、完善標準體系、借助現(xiàn)代科技的手段激活中醫(yī)藥的特色和優(yōu)勢均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分享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領域的最新進展,探討分析技術在中藥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及趨勢,滿足廣大相關從業(yè)人員對知識分享學習的需求,儀器信息網(wǎng)將聯(lián)合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協(xié)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于2022年6月7-9日舉辦第三屆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網(wǎng)絡會議。將圍繞當下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領域的最新的成果,以網(wǎng)絡在線報告交流的形式,邀請業(yè)內專家學者做精彩報告。為中藥分析及質量控制搭建線上交流平臺,為促進我國中藥分析及質量控制相關領域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會議時間:06月07日 08:20 -- 06月09日 18:30
會議地點:儀器信息網(wǎng)網(wǎng)絡講堂
報名二維碼:
Molecular Devices演講時間:
6月7日 15:40-16:05
Molecular Devices演講主題:
基于形態(tài)學的中藥藥效評價和篩選
簡介:
中藥的篩選具有其特殊的復雜性。篩選途徑既有單體成分的篩選,同時也包含藥物組分混合物的篩選。通過常規(guī)的形態(tài)學檢測,能夠實現(xiàn)較大規(guī)模和通量的藥物單體的評價和篩選。3D細胞球和類器官的出現(xiàn)為中藥的篩選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手段。類器官結合片上器官系統(tǒng)(Ogannic On a Chip)為中藥的以人體作為整體來進行藥效評價提供了可能。海量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挖掘和結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準確/快速找到未知機理的組分的篩選和挖掘。
演講者簡介
周旋 Molecular Devices技術支持經理
十多年來一直從事于顯微成像及高內涵成像的應用技術工作,熟悉目前各種細胞學成像技術,包括共聚焦、雙光子、超分辨以及Light Sheet等。希望能夠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幫助。
會議日程
06月07日 中藥分析新技術、新方法 | |
08:20 08:30 | 開幕式 主持人 |
08:30 09:00 | 古方比較學探索 羅國安(清華大學 教授) |
09:00 09:30 | 薄層色譜及其聯(lián)用技術在中藥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王崢濤(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教授) |
09:30 10:00 | 質譜新技術在中藥科研領域的應用 司丹丹(SCIEX 應用工程師) |
10:00 10:30 | 中藥復雜體系的多維高效色譜分離與表征 梁鑫淼(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
10:30 11:00 | 液相色譜法在天然藥物分析中的應用 袁斌(珀金埃爾默 高級應用技術工程師) |
11:00 11:30 | 基于“動物個體血藥濃度差異與藥理作用相關性"發(fā)現(xiàn)中藥活性物質的方法,以土茯苓為例 蔡少青(北京大學 教授) |
11:30 12:00 | 中藥材(飲片)可視化的“質-量"雙標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孟憲生(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 教授) |
06月07日 中藥分析新技術、新方法(青年論壇) | |
14:00 14:25 | 膜受體原位合成生物色譜(iSMAC):中藥復雜體系靶向活性組分分析新方法 陳嘯飛(Naval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副教授) |
14:25 14:50 | 從中醫(yī)藥傳統(tǒng)理論中發(fā)掘活血化瘀中藥創(chuàng)新研究的思路 熊亮(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研究員) |
14:50 15:15 | 中藥農藥殘留快檢及品種真?zhèn)舞b別的光譜學方法研究 司星宇(北京鑒知技術有限公司 應用工程師) |
15:15 15:40 | 類結構同法表征-開啟中藥質量標準研究的新模式 楊文志(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研究員) |
15:40 16:05 | 基于形態(tài)學的中藥藥效評價和篩選 周旋(Molecular Devices 技術支持經理) |
16:05 16:30 | 中藥活性成分的直接靶點發(fā)現(xiàn)策略 曾克武(北京大學 研究員) |
16:30 16:55 | 中藥質譜成像和空間異質性分析 侯晉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高級工程師) |
16:55 17:20 | EGFR/CMC模型的優(yōu)化及其在中藥活性組分篩選中的應用 韓省力(西安交通大學 副教授) |
17:20 17:45 | 抗膿毒癥中藥注射劑血必凈新型質量評價方法的建立及其多批次質量波動性分析 程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
06月08日 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理研究 | |
08:30 09:00 | 中藥化學生物學的理論與應用 屠鵬飛(北京大學 教授) |
09:00 09:30 | 傣藥燈臺葉結構、功能與臨床研究中的分析與質量控制 羅曉東(云南大學 研究員) |
09:30 10:00 | 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清熱中藥藥效研究 何蓉蓉(暨南大學 教授) |
10:00 10:30 | 多學科交叉助力源于中藥的酶抑制劑高效發(fā)現(xiàn) 葛廣波(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研究員) |
10:30 11:00 | 基于質譜技術的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劉舒(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
11:00 11:30 | 基于干細胞bMSCs載藥的芒果苷用于腦缺血后神經修復研究 譚睿(西南交通大學 教授) |
06月08日 中藥質量標準研究 | |
14:00 14:30 | 鼠尾草屬化學成分多樣性及其演化機制 陳萬生(Naval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教授) |
14:30 15:00 | 清熱解毒中藥的藥效成分與質量控制 陳道峰(復旦大學 教授) |
15:00 15:30 | 中藥質量標準研究中色質譜方法的應用 苗玉玲(華譜科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經理) |
15:30 16:00 | 基于Q-Marker的中藥質量研究思路與策略 張鐵軍(天津藥物研究院 研究員) |
16:00 16:30 | 液相及液相質譜聯(lián)用技術在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的應用 宋越(安捷倫 資深應用專家) |
16:30 17:00 | 化學生物學驅動的中藥傳統(tǒng)功效的分子機制研究 白鋼(南開大學 教授) |
17:00 17:30 | 中藥數(shù)字化質量評價新技術研究 王淑美(廣東藥科大學 副院長/教授) |
06月09日 中藥創(chuàng)新藥物 | |
08:30 09:00 | 反性共存律學術思想指導下的中藥創(chuàng)新藥物與健康產品研發(fā) 侯小濤(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教授) |
09:00 09:30 | 后疫情時代中藥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思考 李耿(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
09:30 10:00 | 中成藥生產投料飲片質量均一性控制技術研究 饒毅(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教授) |
10:00 10:30 | 化學誘導致生精障礙平臺構建及候選藥物篩選 陳曦(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研究員) |
06月09日 中藥風險物質分析及控制 | |
14:00 14:30 | 藥食同源產品質量安全分析研究進展 吳玉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
14:30 15:00 | 中藥材中農殘及真菌毒素自動化前處理解決方案 文丹陽(睿科集團(廈門)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工程師) |
15:00 15:30 | 基于核酸適配體的中藥真菌毒素檢測研究 孔維軍(首都醫(yī)科大學 教授) |
15:30 16:00 | 質譜技術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吳國華(島津企業(yè)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醫(yī)藥市場經理.) |
16:00 16:30 | 中藥中真菌毒素防控技術平臺的建立及應用 周恒(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副主任藥師) |
16:30 17:00 | 重金屬分析全流程解決方案和中藥分析一站式前處理方案 隋鑫(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醫(yī)藥部技術支持經理) |
17:00 17:30 | 中藥材中典型污染物的風險評估及*制訂方法 諸寅(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副研究員) |